新闻
电视
微博
博客
订阅
捐款
管理我的频道
登陆
新用户注册
新闻
电视
微博
博客
会员特区
订阅
捐款
RSS
用户反馈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
关于明镜
热门搜寻
热门新闻
所有
客座评论
相关新闻
客座评论:化腐朽为神奇的好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15年前发生的冒名顶替上大学而且顺利毕业一事,让曾在德国深造的经济学者沈凌不禁感慨,莫非中国大学能“化腐朽为神奇”,还是过于“严进宽出”?
德国之声
2020/06/21 07:20:00 (UTC)
客座评论:“防疫”名义下的专制日常化
也许没有多少人会怀疑,因为去年底今年初在武汉爆发的一场新冠病毒灾难,世界已经被深刻地改变。而且,在疫情仍然全球肆虐的情形下,一切有关疫苗和灾后恢复的谈论都显得过于轻浮。
德国之声
2020/10/07 05:37:00 (UTC)
客座评论:普京的算计与北京的微妙转变
俄罗斯悍然入侵乌克兰震惊了全球。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这应是普京蓄谋已久的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事很可能加速改变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目前正在动摇的国际秩序及其基本架构。作为俄背靠背、“上不封顶”的“战略伙伴”,中国的态度亦备受关注。
德国之声
2022/02/28 09:37:00 (UTC)
客座评论:中国与普京的世纪豪赌
普京侵略乌克兰的战争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有什么神通能把这场战争阻止住。不免有的国家就想起了中国。政治学者张俊华就这个问题,与读者分享一些思考。
德国之声
2022/03/04 14:11:00 (UTC)
客座评论:中国能从俄乌战争中“学”到什么
地缘政治总是互相牵连的,尤其对涉及其中的大国来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悍然入侵,其所产生的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随着时间推移,会一一显现。政论家邓聿文认为,鉴于北京的全球雄心和莫斯科的密友关系,中国在俄乌危机中显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做壁上观,如何应对这场危局并从中能学到什么,是北京重要的功课。
德国之声
2022/03/08 13:20:00 (UTC)
客座评论:俄乌之战对台湾的启示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无法速战速决及国际反应强烈的程度,都是北京当局原先没有预料会发生的情况。德国华裔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尽管战争还在进行中,但它的走势不仅迫使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对台策略,同时也为西方如何协助台湾增强韧性、抵抗中国的武力攻取提供了路线图。
德国之声
2022/03/13 08:19:00 (UTC)
客座评论:北京会做俄乌战争的调停人吗?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事陷入胶着,有意见认为只有中国才能担起外交调停的重任,解决这场危机。政论家邓聿文,北京虽然可能加大斡旋力度,但不太可能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在谈判桌上。
德国之声
2022/03/14 09:57:00 (UTC)
客座评论:北京的“路线调整“和机会主义
中共对俄罗斯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朋友?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这个问题似乎在这次乌克兰战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凸显。而最近在中国发生的变化非常值得世人琢磨。
德国之声
2022/03/19 08:26:00 (UTC)
客座评论:“鸡同鸭讲”的拜习通话
如果用文雅一点的句子来形容上周五拜登和习近平近2小时的视频通话,可称为各自表述,没有交集;换作大白话,则是鸡同鸭讲。
德国之声
2022/03/21 10:50:00 (UTC)
客座评论:中国的尴尬才刚刚开始
号称“上不封顶”的中俄友谊原来还有底线?政论家邓聿文认为,美国频频施压要求中国在俄罗斯问题上选边站,根本意图是要把中国拉进这场战争,疏远和离间中俄关系。而北京当局面临的尴尬局面才刚刚开始。
德国之声
2022/03/30 08:43:00 (UTC)
客座评论:习近平输不起的抗疫
上海疫情大爆发,再次引发清零和共存的争论。政论家邓聿文认为,因为习近平将防疫作为体现制度优势和个人成就的工具,坚持“动态清零”便成为必然结果。中国民众为了他的一己之私,恐怕还要在这种严防死守的不自由状态熬上更长的日子。
德国之声
2022/04/05 08:30:00 (UTC)
客座评论:佩洛西延期访台 台海警报未解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原订4月10日的访台行程因确诊新冠延期,中方要求取消访台计划。政论家邓聿文认为,此事在佩洛西康复后是否会续进,华盛顿自会评估,但再次凸显台海问题的敏感性。
德国之声
2022/04/11 10:25:00 (UTC)
客座评论:从武汉到上海——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是什么?
治安全的考量压倒一切,这是北京制定防疫政策的根本,也是她不惜一切动员“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的前提,而不惜巨大社会代价,包括经济、民生和不可计量的次生灾害。
德国之声
2022/04/14 13:51:00 (UTC)
客座评论:建设统一大市场,勿成一纸空文
在疫情蔓延中国,各地为“抗疫”以邻为壑之际,北京政府突然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文件, 似乎剑指“地方保护主义”。而中国经济学者沈凌认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需要重拾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就着重提出来的“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的思路。
德国之声
2022/04/18 05:56:00 (UTC)
客座评论:世界正在形成两大集团的对抗
俄乌战争已近两个月。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该战争带来的一大战略后果是在全球加速促进两大对抗集团的形成,让世界重新步入冷战格局。它的某种带有标识性的信号,就是最近召开的北约外长会议首次将其亚太伙伴纳入,并表示要应对“中国影响力”。
德国之声
2022/04/18 08:07:00 (UTC)
客座评论:战争环境下看中国的减排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与俄能源脱钩成为西方焦点话题之际,政治学者张俊华指出,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全球气候政治相关问题,以中国为例寻找各种策略。 绿色经济并非民主制度专有。从习近平的言论来看,他比前任们更重视绿色经济。
德国之声
2022/04/21 09:15:00 (UTC)
客座评论:永远的领袖与愤怒的人民
在经济下滑、民生维艰的当下,政绩乏善可陈的习近平需要在党内营造备受拥戴的气氛和景象,以加强二十大连任的合法性。广西区委的“永远拥戴领袖、捍卫领袖、追随领袖”,深圳书记的五个“始终感恩感怀总书记”,便由此而来。
德国之声
2022/04/25 10:29:00 (UTC)
客座评论:“与病毒共存”在台湾能做不能说?
台湾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最近日益增加,政府却采取大幅地简化通报程序、缩短隔离时间等等因应措施,但是官员并不承认这就是“与病毒共存”。
德国之声
2022/04/27 10:28:00 (UTC)
客座评论:中国的清零政策将在灾难中收场
上海被封,北京也将迎来相似的命运。Alexander Görlach认为,中国的新冠防控政策不仅对于世界经济,同时对习近平本人也日益成了包袱。
德国之声
2022/04/28 11:25:00 (UTC)
客座评论:大外宣如何成功塑造中国恶劣形象
海外中文新闻网站多维近日突然宣布关闭,引发许多猜测。该网站最初由旅美媒体人何频创立,但在2009年被一位港商收购之后,出现不少偏向北京政府立场的内容。许多人因此而将其视为中国“大外宣”组成部分之一。在多维关闭的消息传出后,其创办人何频为德国之声撰写此篇客座评论。
德国之声
2022/04/29 09:30:00 (UTC)
×
用户反馈
您的昵称
您的邮箱
您使用的系统
您使用的浏览器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
反馈主旨
反馈内容
本网站正使用Cookie
我们使用Cookie改善网站体验。继续使用我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政策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