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电视
微博
博客
订阅
捐款
管理我的频道
登陆
新用户注册
新闻
电视
微博
博客
会员特区
订阅
捐款
RSS
用户反馈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
关于明镜
热门搜寻
热门新闻
所有
大自然
相关新闻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申请打猎执照的人数逆势上升
在加拿大各省和美国各州购买打猎执照的人数都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在… »
加拿大之声
2020/06/15 16:07:17 (UTC)
牧羊犬欢蹦乱跳 就能重建大火后的智利森林?- BBC News 中文
智利一对姊妹及她们饲养的三只牧羊犬,以创新的方法重建森林大火后的森林。她们将放满种子的背包,扣在牧羊犬身上,凭此撒播种子。这个计划更吸引了国际关注。BBC News 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订阅BBC News 中文
BBC中文
2020/08/01 12:00:12 (UTC)
[国际] 马来西亚哲学茶席 台湾妖怪文学魔幻登场
农历七月鬼门开,充满神秘的民间传说五花八门,马来西亚“Tea Philo 哲学茶席”线上分享台湾妖怪文学的超自然奇幻故事,探讨妖怪与现代人、大自然、土地之间的关系。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办,云手文创基金会策划执行的“Tea Phil
RTI央广
2020/09/02 14:53:53 (UTC)
Harry哥哥快乐农庄:第26集
香味妈妈教小农夫们施肥,原来肥料也有很多种,除了poo poo类的肥料,还有甚么种类的肥料?发明家Eddie-san介绍他的升降机发明。看似很复杂的升降机,原来运用的是齿轮原理。你懂得把这原理应用在其他地方吗?
香港电台
2020/09/07 11:33:27 (UTC)
大自然逐样讲:黑暗中的母爱
当中华菊头蝙蝠妈妈要飞出洞穴觅食时,会将蝙蝠BB放在一起,情况有如幼稚园或托儿所。
香港电台
2020/10/17 15:01:36 (UTC)
大自然逐样讲:猕猴社会
香港除了住着700万人以外,还住着另一种灵长类动物—猕猴。幼猴学习如何成为猕猴时,会模仿成年猴。但成年猕猴的世界当然没那么简单,幼猴必须慢慢学习如何在猕猴社会打滚。
香港电台
2020/10/24 15:02:28 (UTC)
大自然逐样讲:高地蛙
香港体型最大的蛙—棘胸蛙,跟可能是唯一拥有垂直曈孔的蛙—刘氏掌突蟾,都是居于高山的溪流,这两种蛙类的蝌蚪体形都比较大。
香港电台
2020/11/07 15:01:10 (UTC)
大自然逐样讲:我的蝌蚪很特别
花姬蛙的蝌蚪呈半透明状,浮游在水流中觅食,而非沉于水底。短脚角蟾的蝌蚪则滤食水中细小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物。
香港电台
2020/11/14 15:01:18 (UTC)
大自然逐样讲:我的蝌蚪够多
雄性沼蛙求偶时的叫声像狗吠,每次交配时雌性沼蛙会排出数千粒卵子,数量在香港蛙类中数一数二。
香港电台
2020/11/21 15:01:08 (UTC)
大自然逐样讲:我的蝌蚪用泡包
斑腿泛树蛙交配时,雌蛙排卵同时会揉出泡沫,把卵子黏在水面,使水中的生物难以干扰卵子孵化。
香港电台
2020/11/28 15:01:54 (UTC)
大自然逐样讲:爱之池
香港的两栖有尾目动物只有一个原生物种—香港瘰螈,它们大部分时间居于湿润的陆地,到了繁殖季节,就会爬回溪流寻找异性交配。
香港电台
2020/12/05 15:01:29 (UTC)
这只鹦鹉可能比你更懂得如何讨好异性及求偶- BBC News 中文
一般动物制作工具是想觅食,这种鹦鹉则是想以音乐讨好异性⋯⋯BBC News 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订阅BBC News 中文 YouTube:http://bit.ly/1wkHh5TBBC News 中文 Facebook -
BBC中文
2021/01/12 12:00:01 (UTC)
大自然逐样讲:我的蝌蚪很特别
花姬蛙的蝌蚪呈半透明状,浮游在水流中觅食,而非沉于水底。短脚角蟾的蝌蚪则滤食水中细小的浮游生物及有机物。
香港电台
2021/05/24 09:36:35 (UTC)
大自然大不同2:城市动脉
香港人生活忙碌,往往忽视了在同一空间共存的生物。其实,许多生物都已适应城市生活,甚至在这里繁衍后代。每年夏天,燕子都会回到香港,在屋檐下筑巢生儿育女;花狭口蛙把沟渠用作扬声器求偶;酢酱灰蝶在街角飞舞求偶;小葵花凤头鹦鹉在大厦的天台高谈阔论;夜鹭在闹市中探索觅食。然而,城市不断发展,令大自然无所适从
香港电台
2021/07/27 12:33:08 (UTC)
大自然 生态人 2:壳斗之爱
罗英祈在大学进行中的研究,包括收集树木种子建立资料库,以及优化种子在斜坡生长以加快次生林复育速度。
香港电台
2021/08/07 15:35:00 (UTC)
大自然 生态人 2:认住呢只鹰
Peter 陈佳玮因中学时学习摄影而培养了观鸟的兴趣,发觉自己尤其喜欢观察猛禽类。有十多年观察并拍摄麻鹰的经验,能分别出十多只经常在他家中附近徘徊及起居的麻鹰,详细记录它们寻找另一半、筑巢、繁殖下一代的行为,并为它们命名。
香港电台
2021/08/14 15:31:59 (UTC)
大自然 生态人 2:珊瑚白化
浸会大学生物系高级研究助理杨叶红,正进行一项探讨珊瑚白化原因的研究,希望向相关保育机构提供研究数据。
香港电台
2021/08/28 15:31:45 (UTC)
大自然 生态人 2:寻菇五月天
浸会大学教授邓铭泽探讨本地最新的发现,及真菌大普查的情况。
香港电台
2021/09/04 15:31:42 (UTC)
乌龟张开口吃活鸟 保育人士拍下残酷一幕- BBC News 中文
乌龟吃活鸟,你见过吗?塞舌尔弗雷格特岛(Frégate Island)的保育人士拍下残酷的一幕。安娜·左拉(Anna Zora)亲眼目睹乌龟吃活的小鸟,并把过程记录下来。BBC News 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订阅BBC News 中文
BBC中文
2021/09/05 13:00:02 (UTC)
大自然 生态人 2:蜘蛛之眼
生态教育导师黄志俊Dickson 多年来一直纪录香港蜘蛛生态,并著作《香港蜘蛛图鉴》。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蜘蛛眼,意思是只要学习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即使蜘蛛体型细小,也能在野外发现蜘蛛的身影。
香港电台
2021/09/11 15:33:34 (UTC)
×
用户反馈
您的昵称
您的邮箱
您使用的系统
您使用的浏览器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
反馈主旨
反馈内容
本网站正使用Cookie
我们使用Cookie改善网站体验。继续使用我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政策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