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电视
微博
博客
订阅
捐款
管理我的频道
登陆
新用户注册
新闻
电视
微博
博客
会员特区
订阅
捐款
RSS
用户反馈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
关于明镜
热门搜寻
热门新闻
所有
地球
相关新闻
二氧化碳如何令地球变暖?- BBC News 中文
讨论气候变暖时,一个字经常出现——碳。碳来自哪里,它又如何使全球变暖议题变得如此紧迫。BBC News 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订阅BBC News 中文 YouTube:http://bit.ly/1wkHh5TBBC News 中文 Facebook -
BBC中文
2020/06/14 11:00:16 (UTC)
加拿大参加22国保护海洋国际联盟
加拿大参加世界上由22个国家组成的保护海洋的国际组织环球海洋联盟Global O… »
加拿大之声
2020/07/10 10:23:01 (UTC)
全球人口减少对环境意味着什么?
加速气候变化的是人类过度消耗地球资源,而非地球上的人口过剩。随着生育率的不断下降,世界人口可能在未来40年内就已达到顶峰,其中日本和西班牙的人口将减半。
德国之声
2020/09/06 07:10:00 (UTC)
金星上发现潜在的生命迹象
科学家在"地狱行星"-金星上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气体,这表示金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迹象。虽然目前还无法绝对证实,研究人员仍为之鼓舞。
德国之声
2020/09/16 08:04:00 (UTC)
气候危机:该不该放弃经济增长?
对于主流经济体而言,增长是核心目标,但环境污染、废弃物以及气候变迁成为经济增长的代价。有经济学家提议,是时候采取截然不同的经济模式。
德国之声
2020/10/18 07:53:00 (UTC)
“少吃肉救地球"为何并非人人适用?
多吃菜少吃肉——这个简单的方法能够可持续地养活地球上不断增长的人口,但这对于大量以畜牧业为生的人而言,并不简单。
德国之声
2020/10/25 08:42:00 (UTC)
气候变化危及加拿大边远地区土著人食物供应
总部设在美国的维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发表的报告批评… »
加拿大之声
2020/10/29 16:39:43 (UTC)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我们这一代已经失败了- BBC News 中文
大卫·艾登堡爵士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讨论气候问题,他们非常佩服年轻一代的努力。他们认为未来还有希望解决气候问题吗?BBC News 中文: https://www.bbc.com/zhongwen订阅BBC News 中文 YouTube:http://bit.ly/1wkHh5TBBC
BBC中文
2020/12/05 11:00:05 (UTC)
黄金岁月:传承
未雨筹谋,安享晚年,传承智慧与财富,为“黄金岁月”作整全准备,你开始预备了吗?“传耆故事”69岁的罗仲文是本港数一数二的著名面塑师傅,30年来做出的作品不计其数,步入晚年,他开始授徒,期望手艺得以传承。“耆乐无穷”信义金铃口琴队成员全部是长者,在音乐总监卢学良博士的带领下,部份人纵然从零开始学习
香港电台
2020/12/13 13:03:47 (UTC)
嫦娥五号即将落地 带回月岩采样
197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又有一重返地球的航天器带回月球岩石和土壤采样。
德国之声
2020/12/16 16:11:00 (UTC)
挖土归来! 嫦娥五号返回地球
相隔40年,地球上首次又有了新采的月壤。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月壤采样安全返回地面。
德国之声
2020/12/17 11:00:00 (UTC)
NASA 毅力号成功著陆火星 传来第一张照片 - BBC News 中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号”2月18日安全登陆火星。毅力号著陆火星数分钟后,传来一张火星表面的影像到地球。它的主要任务是设法采集火星岩石和土壤样本,然后把它们带回地球。这是2020年“火星探测发射窗口”期间开启的三个火星任务之一;另外两个是阿联酋火星探测器“希望号”(Hope)
BBC中文
2021/02/19 06:25:24 (UTC)
太空垃圾地图:追踪环绕地球的200个“计时炸弹”- BBC News 中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空垃圾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可能对正在运行的卫星造成威胁。为了追踪和预测它们,莫里巴·贾赫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构建了AstriaGraph,这是一个几乎实时的地图,显示了每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BBC News 中文:
BBC中文
2021/05/09 13:00:09 (UTC)
太空旅行:维珍银河创办人布兰森完成历史性太空旅程 完成儿时梦想- BBC News 中文
英国亿万富豪布兰森(Richard Branson)7月11日晚搭乘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的太空船升空,并在约40多分钟后顺利回程并降落。这趟旅行标志著太空旅游普及化踏出重要一步。投资逾10亿美元,经过近17年的努力,维珍银河创办人、英国亿万富翁布兰森终于实现儿时梦想,到达太空。
BBC中文
2021/07/12 06:06:47 (UTC)
五夜讲场 - 真系好科学 2021:风花说月
本集主持人将风花说月,加深我们对月亮和潮汐的认知。由于月球轨道是椭圆形,并且月亮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同,产生天秤动,使我们最多能观察到59%的月球表面,也是我们肉眼看月亮永远是看到月球正面的原因。关于月亮的起源,常见说法包括“俘虏说”、“抛出说”和“撞击说”。月亮形成后,被水覆盖的地球便出现潮夕现象
香港电台
2021/08/06 19:06:53 (UTC)
五夜讲场 - 真系好科学 2021:天地有蓝儿
2021年9月9日星期四2:00am港台电视31蓝色乃三原色之一。大自然的天空和海洋皆呈现蓝色,却鲜有蓝色食材。而人体血液是红色,但若观察人类皮肤,血管则是呈蓝色,究竟我们如何接收颜色这个资讯?本集将介绍天空海洋呈蓝色的原理,并从人体视锥细胞角度,了解人类如何接收红、绿、蓝的感光资讯。
香港电台
2021/09/08 19:06:51 (UTC)
3名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3名科学家获得,表扬他们研究复杂的物理模型和系统,有助预测气候变化。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三名得奖者分别是美籍日本科学家真锅淑郎、德国科学家哈塞尔曼,以及意大利科学家帕里西,以表扬他们对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现年90岁的真锅淑郎,以及89岁的哈塞尔曼,因为奠定了人类对地球气候认识的基础,以及建立能可靠预测气候变化的物理模型而获奖,两人共同获得
香港电台
2021/10/05 15:26:53 (UTC)
俄罗斯飞船运送导演及演员往国际太空站摄制电影
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运送两名电影工作者前往国际太空站,拍摄一出电影。一名导演及一名演员乘坐的联盟MS-19飞船,升空后约3小时,与国际太空站俄罗斯舱段的黎明号小型试验舱对接。俄罗斯太空人将为电影摄制提供协助。这次已被形容为电影史上首次有专业演员在太空拍片,预计两人在国际太空站停留超过10天,10月17日返回地球。这出电影据报讲述一名太空人需接
香港电台
2021/10/05 16:45:05 (UTC)
《危险》第二回:美苏误判让半个地球差点毁灭;北约“优秀射手”演习“古巴导弹危机始末;赫鲁晓夫向肯尼迪妥协;米利要确保美国政权顺利交接;纳粹“国会纵火案”竟在美国重演,导演是川普 |《世界的中国》
00:00 开始01:40 北约“优秀射手”演习,苏联以为大战在即06:09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在美国后院建导弹基地10:21 实在打不起,赫鲁晓夫率先妥协14:29 苏联潜艇失联,误判核战已经爆发20:00 米利要确保美国政权顺利交接***********明镜火拍最新直播节目时间表(纽约时间)
明镜火拍
2021/10/06 14:24:59 (UTC)
地球事圆的:人工智能、机械人
主持:麦嘉纬【门外看】隔离有个机械人疫情之下,不用保持社交距离的,应用层面大增。有香港公司研发或改良的机械人,成功攻入酒店、商场、安老院等,更获得海外市场青睐,背后有何理念?疫情如何加速机械人科技的发展?未来有何商机?【话说世界】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你能接受与机械人谈情说爱吗?
香港电台
2021/10/10 12:50:16 (UTC)
×
用户反馈
您的昵称
您的邮箱
您使用的系统
您使用的浏览器
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
反馈主旨
反馈内容
本网站正使用Cookie
我们使用Cookie改善网站体验。继续使用我们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政策
同意及关闭